武汉水测家灌区信息化量测水方案-智慧灌区监测

一、项目背景
灌区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基础设施,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我国现有大型灌区500多处、中型灌区7000多处,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水资源刚性约束趋紧,传统灌区量测水方式已难以满足“精准灌溉、高效用水、科学调度”的需求——部分灌区仍依赖人工估水、以电折水,量测水精度低、数据时效性差,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56,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同时也影响农业用水计量收费、节水考核等工作的推进。
为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中“推进灌区数字化改造”的要求,破解灌区量测水难题,开展灌区信息化量测水项目至关重要。本项目通过部署武汉水测家科技的智能量测水设备,构建“全渠道覆盖、全流程感知、全数据互联”的信息化量测水体系,实现灌溉用水的精准计量、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助力灌区从“粗放式灌溉”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为农业节水增效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武汉水测家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水文水利、气象环保及物联网等领域监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商,公司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自主研发的产品有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便携式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雷达流速仪、雷达水位计、雷达流量计、遥测终端机、自动雷达波测流系统和阵列式雷达波测流系统等设备,公司积极参数现代化水文水利项目,助力水利事业建设!

二、现状问题
量测水精度低,数据可信度差:多数灌区采用“皮尺量断面+秒表计时”的人工量测方式,或依赖老旧的机械式水表,量测误差可达10%-20%;部分渠道无专用量测设备,直接以灌溉时长或用电量估算用水量,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用水情况,导致“多用水少缴费”“用水不计量”等问题突出。
监测覆盖不全,数据获取滞后:灌区干支渠量测水设备覆盖率不足30%,斗农渠基本无监测设施,难以掌握全灌区用水分布;数据采集依赖人工定期抄表(每月1-2次),无法实时捕捉灌溉高峰期用水波动,影响水资源调度的及时性。
设备兼容性差,数据孤岛严重:不同厂家的量测水设备接口协议不统一,数据分散存储于各管理站,无法汇总至灌区统一平台;部分设备无数据传输功能,需人工导出数据,效率低下且易出错,难以支撑全局化用水分析。
抗干扰能力弱,适应环境差:灌区渠道水体含沙量高、杂草多,传统量测设备易堵塞、磨损,如超声波流量计探头附着泥沙后测量精度骤降;野外站点供电不稳定,设备常因断电停止工作,数据连续性无法保障。
管理手段落后,节水效果有限:缺乏基于量测水数据的智能调度模型,灌溉用水“大水漫灌”现象普遍;无法精准统计农户、地块的实际用水量,节水考核和阶梯水价政策难以落地,农户节水积极性不足。
三、解决思路
分级布设量测设备,实现全渠道覆盖:按照“干渠精准计量、支渠分级监测、斗农渠到户计量”的原则,在灌区干渠布设高精度流量监测设备,支渠部署中型量测终端,斗农渠安装小型智能水表,构建“三级量测网络”,确保每处用水节点可计量、可追溯。
统一设备标准,打通数据链路:全部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兼容Modbus、水文水资源协议的量测水设备,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搭建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4G/5G、LoRa、以太网等通信方式,实现量测数据实时上传、集中存储和共享,打破数据孤岛。
强化设备环境适应性,保障稳定运行:优先选择防堵塞、抗泥沙、高防护等级的设备,搭配“太阳能+蓄电池+市电”三备份供电系统;对设备安装位置进行优化,避开水草密集区、弯道激流段,减少环境对量测精度的影响。
构建智能调度体系,提升用水效率:基于量测水数据和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开发灌溉用水智能调度模型,动态调整渠道配水方案;通过平台向农户推送用水数据和节水建议,结合阶梯水价政策,激发农户节水意识。
建立长效运维机制,确保数据质量:明确灌区管理部门、乡镇水管站、设备厂商的运维责任,定期对量测设备进行校准(每季度1次)、清洁;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对异常数据自动预警并派单处理,保障数据真实可靠。
四、硬件感知体系
干渠流量监测设备:在灌区干渠、大型支渠的平直段,布设武汉水测家科技的水平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H-ADCP)或雷达流量计,实现大流量、宽断面的精准计量;配套安装雷达水位计,辅助校验流量数据,确保量测精度。
支渠量测终端:在支渠节制闸、分水口,部署武汉水测家科技的雷达流量计,兼顾测量精度和安装便捷性;搭配数据采集终端,实现流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支持本地显示瞬时流量、累计水量。
斗农渠到户计量设备:在斗农渠进水口,为农户安装武汉水测家科技的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接触式测量精度高,适合小沟渠测量。
墒情与环境监测设备:在灌区代表性地块,布设武汉水测家科技的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土壤含水量、温度等指标;在渠道沿线安装雨量计,实时掌握降雨对灌溉用水的影响,为智能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传输与供电设备:采用武汉水测家科技的工业级遥测终端机、LoRa网关,实现量测设备与平台的通信连接;野外站点配备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板+蓄电池+充电控制器),确保设备无市电情况下正常运行。
五、产品选型
水平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H-ADCP):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H-ADCP系列产品,工作频率2MHz,测量流速范围0.05-5m/s,流量计算精度±2%,支持单波束/多波束切换,可适应宽10-80m、深1-10m的干渠断面;内置姿态传感器,自动修正±15°范围内的安装角度误差,无需严格水平安装;具备泥沙浓度监测功能,可同步采集水流含沙量数据,解决灌区高含沙水体对量测的干扰;支持RS485接口,搭配遥测终端机可直接接入灌区信息化平台,数据采样频率1-60秒可调,满足干渠大流量实时监测需求。

雷达流量计: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雷达流量计,适用于干渠、河道等明渠场景,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水体含沙量、漂浮物影响;测量范围0-20m/s(流速)、精度±1%,分辨率0.001m/s;防护等级IP68,可在暴雨、高温(+85℃)、低温(-40℃)环境下稳定工作;支持RS485数字量输出,搭配武汉水测家科技的数据采集终端,可实现流量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历史存储(≥3年)。

土壤墒情传感器: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土壤墒情传感器,测量范围0-100%(体积含水量),精度±2%,分辨率0.1%;支持多层测量(可同时监测10cm、30cm、50cm深度),采用不锈钢探头,耐腐蚀、抗老化,适合长期埋入田间;支持SDI-12和RS485双协议,可接入武汉水测家科技的数据采集终端,每15-60分钟采集1次数据,为灌溉调度提供土壤水分依据。
遥测终端机: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SCJ-RTU01遥测终端机,作为灌区量测数据的“中枢”,支持多路传感器接入(可同时连接流量计、水表、墒情传感器),内置512M存储芯片,具备断点续传功能;支持4G、LoRa、北斗短报文多模通信,在灌区偏远区域无公网信号时,自动切换北斗传输;具备数据加密功能,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可与灌区信息化平台双向通信,接收平台下发的参数配置、控制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