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网监测,智慧管网,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水量在线监测,排水管网水质水量监测,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管网流量监测,管网水质监测

网站导航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智慧管网监测-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时间:2025-09-25 16:11:46 点击次数:

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智慧管网监测

城市排水管网是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防治内涝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管网老化、混接错接、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凸显,导致水质超标、水量骤增等情况频发,传统人工采样监测已无法满足“实时掌握、快速响应、精准管控” 的现代化管理需求。本方案依托物联网、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武汉水测家科技有限公司的水质水量专用监测设备,构建覆盖 “源头 - 干管 - 末端” 的城市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水质、水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为管网运维、雨污分流改造、污染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排水管网在线监测

一、方案背景与建设目标

1.1 方案背景

当前城市排水管网管理面临三大核心痛点:一是水质监测滞后,人工采样周期长(1-7 天 / 次),难以捕捉瞬时污染(如工业废水偷排),导致污染溯源难;二是水量管控被动,暴雨期管网瞬时流量骤增易引发内涝,却缺乏实时水量数据支撑调度;三是管网状态不明,混接错接、管道堵塞等问题需人工排查,效率低且成本高。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水质水量数据,可有效破解上述痛点,推动排水管网管理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预防” 转型。

1.2 建设目标

全流程监测覆盖:在排水管网源头(小区出水口)、干管关键节点、末端(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布设监测点,实现水质(pH、COD、氨氮等)、水量(流量、水位)的 24 小时连续监测,数据采样间隔 1-240 分钟可设。

数据精准可靠:水质参数测量误差≤±5%,流量测量误差≤±4%,水位测量误差≤±2cm,数据传输成功率≥99.5%,满足《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标准》(CJJ/T 279-2018)要求。

智能预警响应:建立水质超标、水量异常(如瞬时流量超设计值)预警机制,通过多渠道推送预警信息,助力快速处置。

数据深度应用:构建管网运行数据库,支持污染溯源、管网负荷分析、雨污分流效果评估,为排水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低运维适配:设备适应管网潮湿、腐蚀性环境(防护等级 IP68),年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8000 小时,运维成本较传统监测降低。

二、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 “感知层 - 传输层 - 平台层 - 应用层” 四层架构,针对城市排水管网 “地下隐蔽、工况复杂、点位分散” 的特点,优化设备选型与传输方案,确保监测系统稳定运行。

2.1 感知层:管网专属监测设备部署

感知层是数据采集核心,需适配管网地下、潮湿、腐蚀性强的工况,核心设备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有限公司的排水专用监测产品:

水质监测设备:

常规水质传感器:采用武汉水测家多参数水质监测仪,集成 pH(0-14pH,精度 ±0.02pH)、COD(0-500mg/L,精度 ±5%)、氨氮(0-50mg/L,精度 ±0.1mg/L)、浊度(0-4000NTU,精度 ±2%)等参数,传感器具备自清洁功能,防止生物附着影响精度,适配管网污水高浊度、高杂质特性。

水量监测设备:

流量监测:采用武汉水测家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接触式测量(传感器安装于管道内壁,接触水流);对于明渠段(如管网末端截洪沟),选用明渠式雷达流量计,结合水位、流速数据计算流量。

水位监测:配套武汉水测家雷达水位计,测量范围 0-12m,精度 ±3mm,具备防淤积设计,安装于管网检查井内,实时监测水位变化,预警管道堵塞风险。

所有感知设备均采用 IP68 防护等级,耐酸碱腐蚀(pH 2-12),适应管网地下潮湿、腐蚀性强的环境。

城市排水水量在线监测

2.2 传输层:管网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链路

针对城市管网监测点多位于地下、信号薄弱的特点,采用 “无线为主、本地备份” 的混合传输模式,确保数据稳定上传:

无线传输:

地下监测点:通过 4G 上传至平台。

地面监测点(如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直接采用 4G/5G 工业路由器搭配遥测终端机,传输速率高,支持大数据量(如视频、多参数水质数据)实时上传。

有线传输:

靠近市政通信管网的监测点(如主干道下方管网),采用4G传输,具备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适合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监测点。

数据安全与补传:

采用国密算法加密传输数据,防止数据泄露;本地监测终端(武汉水测家排水专用 RTU,型号:SCJ-RTU01)内置 512M 存储,支持存储 3 年以上原始数据,网络中断时自动缓存,恢复后按时间顺序补传,确保数据完整性。

排水水质水量在线监测

2.3 平台层:排水管网数据中枢

平台层部署于城市排水管理部门云端或本地数据中心,承担数据处理、存储、分析的核心任务,适配排水管网专业化管理需求: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融合:关联同一监测点的水质、水量数据,以及不同监测点的上下游数据(如干管与支管数据),形成管网运行全景数据集。

数据存储模块:

采用 “时序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 组合,时序数据库存储实时与历史监测数据(支持 10 年以上存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管网基础信息、设备信息、预警记录等,支持每秒≥1000 条数据并发写入。

雨污分流评估算法:对比雨天与晴天的水质水量数据(如雨天 COD 骤降、流量骤增),评估雨污分流改造效果,识别混接错接管段。

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水量在线监测

2.4 应用层:排水管网管理功能

应用层面向城市排水管理部门、运维团队、执法部门等用户,提供专业化管理功能,支持 PC 端(Web 平台)、移动端(APP / 小程序)访问:

实时监测模块:

可视化展示:通过 GIS 地图标注监测点位置,实时显示各监测点的水质(pH、COD、氨氮等)、水量(流量、水位、负荷率)数据,用颜色区分数据状态(正常绿色、超标红色、预警黄色),点击监测点可查看详细数据曲线(近 24 小时 / 7 天变化趋势)。

视频联动:关键监测点(如工业园区出水口)关联视频摄像头,点击监测点可查看实时视频画面,直观观察管网周边情况。

预警管理模块:

多级预警:支持自定义预警阈值(如 COD≥100mg/L 为超标预警,流量≥设计流量 120% 为水量异常预警),超阈值时触发预警,通过平台弹窗、APP 推送、短信、声光报警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预警信息包含监测点位置、异常参数、建议处置措施。

预警处置:记录预警接收、派单、处置、反馈的全流程,支持上传处置照片(如执法人员查处偷排现场),形成闭环管理,便于后续复盘。

数据应用模块:

污染溯源:当某监测点水质超标时,系统自动分析上下游水质数据,生成溯源路径图,标注疑似污染源头区域,推送至执法部门,辅助快速查处。

管网负荷分析:生成管网负荷率统计报表(日 / 周 / 月),识别高负荷管段,为管网改造(如扩径)提供依据;暴雨期实时监测流量变化,预警内涝风险,辅助调度泵站抽排。

雨污分流评估:对比改造前后的水质水量数据,生成评估报告(如雨天 COD 平均浓度下降 30%,说明改造有效),识别未达标的改造区域,指导后续整改。

设备管理模块:

状态监控:实时查看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传感器电压、信号强度、清洁周期),设备故障(如传感器失灵、通信中断)时自动发出故障预警,生成维修工单。

远程运维:支持远程配置设备参数(采样间隔、预警阈值、清洁周期),远程启动传感器自清洁功能,减少现场维护工作量;记录设备维护日志(校准时间、更换部件),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报表统计模块:

自动生成水质达标率报表(如月度 COD 达标率 95%)、水量统计报表(如月度总排水量、高负荷管段频次)、预警处置报表(如月度预警次数、处置完成率),报表支持 Excel/PDF 导出,为排水管理部门绩效考核、年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三、核心技术

管网专用监测技术:武汉水测家水质传感器具备自清洁、防淤积功能,雷达流量计采用非接触式测量,适配管网高浊度、高杂质、腐蚀性强的工况,设备故障率较通用设备降低 60%。

LoRa 自组网传输技术:解决地下监测点信号屏蔽问题,通过中继器实现地下与地面数据传输,传输成功率≥99.5%,较传统 4G/5G 地下传输提升 30%。

管网负荷动态分析:实时计算管网负荷率,提前识别内涝风险,为暴雨期泵站调度、管网改造提供数据支撑,减少内涝损失。

四、实施流程

现场勘查与方案设计:

管网勘查:联合排水管理部门排查管网布局,确定监测点位置(优先选择工业园区出水口、老城区干管、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等关键节点),记录监测点管径、材质、埋深、周边通信条件。

需求确认:明确监测参数(如是否需监测重金属)、预警阈值、数据应用场景(如污染溯源、内涝预警),编制详细实施方案,包括设备清单、安装图纸、传输方案、平台功能,经审核确认后实施。

设备采购与进场检验:

采购武汉水测家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管道式雷达流量计、LoRa 中继器等核心设备,以及安装辅材(防水电缆、固定支架、检查井井盖传感器)。

设备进场后开箱检验,核对型号、参数、防护等级,测试传感器精度(如用标准溶液校准 pH 传感器)、流量计测量误差,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安装与调试:

井下安装:

清理监测井内淤积物,安装水位计、水质传感器(固定于井壁支架,传感器探头浸没于水下 50-100cm),管道式流量计安装于管道内壁(通过专用夹具固定,确保与水流方向垂直)。

安装井下终端,连接传感器与终端,做好防水密封(接口处缠绕防水胶带,涂抹密封胶)。

系统调试:

配置设备参数(采样间隔、预警阈值),测试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数据上传成功率≥99.5%。

校准水质传感器(用标准溶液校准 pH、COD 等参数)、流量计(与人工测流对比,误差≤±4%),调试预警功能(模拟超标情况,验证预警响应时间≤10 秒)。

平台部署与集成:

搭建平台硬件环境(服务器、存储设备),部署数据库、应用程序,配置网络安全策略(防火墙、数据加密)。

导入管网基础数据(管径、位置、设计流量),集成监测设备数据,调试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应用功能;与排水管理部门现有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试运行与验收:

系统试运行,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性(如井下设备是否受潮湿影响)、数据精度、平台功能,收集用户反馈,优化预警阈值、算法参数。

组织验收,包括现场设备测试(水质水量精度、预警响应)、平台功能验证(污染溯源、负荷分析)、文档审核(实施方案、调试报告、操作手册),验收合格后签署验收报告。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来电:18571629282

Copyright © 2024 武汉水测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02065号-1   --WTRExpert English website--

XML地图

QQ在线咨询
销售(微信同号)
18571629282
技术(微信同号)
1387120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