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测家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监测方案

武汉水测家移动式雷达波测流系统助力小流域河道水流量监测
一、项目背景
小流域作为江河湖泊的基本单元,在区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综合治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小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解决传统的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更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水环境质量的提升以及与乡村发展的有机融合,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提质增效,对流域内水环境监测也尤为重要。
二、现状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小流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垦、植被破坏等原因,土壤侵蚀模数较大,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淤积河床,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流域内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部分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河流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普遍,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流域内居民的饮水安全和水生态健康。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且林相单一,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湿地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排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差;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道路等基础设施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易受损,影响流域内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
缺乏系统性治理:当前小流域治理工作存在部门分割、措施单一的问题,缺乏从流域整体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同治理,导致治理效果不佳,难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解决思路
系统规划,综合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村等各要素,将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机结合,制定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全流域的整体提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把生态修复和保护放在首位,通过封禁治理、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共进。
科技支撑,精准施策: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精准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流域内居民、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共建共享。

武汉水侧家雷达流量计测量河道流量
四、硬件感知体系
水质监测:部署武汉水测家科技的多参数水质监测仪,该设备可同时对水温、pH 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多个关键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测量精度高,如溶解氧测量精度可达 ±0.1mg/L,pH 值测量精度 ±0.01。具备自动校准功能,可定期自动校准传感器,确保数据准确性。防护等级达 IP68,能在水下长期稳定运行,适应复杂的水环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水质数据的远程监控和分析。
水位与流量监测: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的雷达水位计和 雷达流速仪。雷达水位计采用高频雷达技术,测量范围 50 米,测量精度≤±3mm,分辨率 0.001m,可精准监测水位变化,不受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雷达流速仪基于电磁波声学多普勒原理,能精确测量河流断面流速,进而准确计算流量,适用于各种河道条件,测量精度高,可实时、连续获取流量数据。两者配合,可全面掌握流域内水位和流量的动态变化。

气象监测:安装小型自动气象站,可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参数。设备具备高精度传感器,如气温测量精度 ±0.2℃,相对湿度测量精度 ±3% RH。数据采集频率可根据需求设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气象数据传输至数据平台,为分析流域内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土壤墒情监测: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布置土壤墒情监测仪,可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参数。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测量精度高,能实时反映土壤墒情变化,为农业灌溉、水土保持等提供科学依据。设备具备防水、防尘功能,可适应野外恶劣环境,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至监测平台。

五、场景应用
日常监测与预警:各监测设备持续实时采集水质、水位、流量、气象、土壤墒情等数据,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对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当监测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水质恶化时,及时排查污染源并进行治理;水位异常上涨时,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在植被恢复工程中,根据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植树种草时间和方式,提高植被成活率。利用植树机和种草机高效开展种植作业,通过水质和水位监测数据,评估河道清淤和生态护岸工程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改善效果,及时调整工程措施。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根据水质监测数据,优化处理工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乡村发展与生态旅游: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创造良好条件。利用水质监测数据和生态系统监测数据,打造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展示小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和生态系统知识,促进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同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在发生暴雨、洪水、水污染等突发应急事件时,监测设备迅速响应,为应急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准确掌握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如在洪水期间,根据水位和流量监测数据,合理调度水利设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水污染事件中,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快速确定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