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感知系统
一、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入河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上升,导致诸多河流污染严重。入河排污口作为陆源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通道,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节点。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对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美丽河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与规范化建设,构建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排污口长效监督管理机制。2024 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相关办法也明确了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为入河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此背景下,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迫在眉睫。
二、现状问题
排污口设置混乱:部分地区入河排污口设置缺乏科学规划,存在随意设置、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排污口紧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对水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监管难度大:由于排污口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部分排污口信息不完整,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排污情况。同时,传统的监管手段主要依赖人工巡查,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排污行为。
污染治理滞后:一些排污单位环保意识淡薄,污水处理设施老旧、运行不稳定,污染物排放超标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存在污水直排、混排等问题,严重影响河流水质。
标识与监测设施缺失:许多入河排污口未设置规范的标识牌,无法明确排污口的名称、类型、责任主体等信息。同时,监测采样点设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监测设备,难以对排污口水质、流量进行准确监测。
三、建设思路
科学规划布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优化排污口设置,减少对敏感区域的影响。
全面排查整治 :对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细致的排查,建立规范的台账清单及档案清单,明确每个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和存在问题。
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排污口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强化污染治理:督促排污单位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加大对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
完善标识与监测体系:按照规范要求,为每个入河排污口设置清晰、准确的标识牌。合理设置监测采样点,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实现对排污口水质、流量的常态化监测。
水测家科技参与建设排污口规范化水质水量监测案例图1
四、硬件感知体系
水质监测设备:选用高精度的水质分析仪,可实时监测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具备自动校准、数据存储与传输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规水质监测也可以是温度、pH、电导率、溶解氧和浊度。
流量监测设备:采用雷达流量计、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能够精确测量污水流量。电磁流量计适合安装在管道上,设备安装简便,适应不同管径和水流条件,可将流量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雷达流量计适合安装在天然河渠排口,不规则断面没硬化的顺直段。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适合满管非满的不带太大压力的混凝土管网排口
视频监控设备:在重要排污口安装高清摄像头,对排污口现场情况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具备夜视功能和智能分析功能,可及时发现异常排污行为,并自动报警。
数据传输设备:武汉水测家遥测终端机,集数据采集、计算、存储和上传于一体,利用 4G/5G 通信模块或光纤网络,将水质、流量、视频等监测数据快速、稳定地传输至信息化监管平台。确保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五、产品选型
水质监测设备选型:例如选用化学需氧量在线分析仪,该设备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维护简便等优点;氨氮监测可选用氨氮在线监测仪,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氨氮含量。
流量监测设备选型:电磁流量计,测量精度可达 ±0.2%,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或者水测家雷达流量计SCJ-LL21,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安装方便等特点。
视频监控设备选型:海康威视的高清摄像头,具备 400 万像素、红外夜视、智能分析等功能,可满足排污口监控需求。
数据传输设备选型:采用工业级的数据遥测终端机SCJ-RTU01,内置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并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水测家科技参与建设排污口规范化水质水量监测案例图2
六、排口分类
工业企业排污口:通过安装水质、流量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一旦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或异常排污行为,监管部门可及时采取措施,督促企业整改。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流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同时,通过视频监控可查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态,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农业面源排污口:在大中型灌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农业面源排污口设置监测设备,监测农田退水、养殖废水等的水质和流量。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城市雨水排口:在城市雨水排口安装水质监测设备,监测降雨期间初期雨水的水质情况。及时发现雨水管网中混入的污水,采取措施进行整治,防止城市雨水污染河流水质。
七、场景应用
日常监管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水质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排污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排污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和执法力度。
污染溯源 :当河流水质出现异常时,利用水质监测数据和视频监控信息,结合排污口的档案资料,可以迅速追溯污染源,确定责任主体,为污染事故的处理和整改提供依据。
决策支持 :通过对入河排污口监测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为政府制定水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河流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公众监督 :公开入河排污口的相关信息,包括排污口的位置、排污状况、监管情况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