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短板项目方案

灌区航拍
一、项目背景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举措。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60% 以上,但农业用水效率偏低,水资源浪费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因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十四五”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政策的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被摆在突出位置。当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供水工程设施薄弱、计量设施覆盖率低、农民节水意识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改革深入推进的短板。例如,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 0.57,低于发达国家 0.7-0.8 的水平,华北地区因超采地下水导致的漏斗区面积已达数万平方公里。
在此背景下,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短板项目,通过完善供水工程、配套计量设施、建立节水激励机制等措施,补齐农业用水管理短板,对于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农业绿色智慧灌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水测家灌区项目建设雷达流量计监测渠道水量
二、现状问题
供水工程设施薄弱:中小型灌区渠系老化破损严重,末级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率高达 30%-50%。例如,西北某中型灌区因斗渠、农渠衬砌率不足 40%,每年渗漏损失水量相当于 20 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量,导致灌溉保证率低,影响作物产量。
计量设施覆盖率低:大型灌区骨干工程计量率约为 60%,而田间地头的计量设施严重缺失,90% 以上的村庄仍采用 “按亩收费” 的粗放式计量方式,无法实现 “按量收费”,导致水资源浪费和用水不公平。
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农业水价长期低于供水成本,平均仅为成本的 60%,难以覆盖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导致供水单位亏损严重,缺乏工程管护积极性。同时,水价调整机制不灵活,无法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农民节水动力不足。
节水工程建设滞后: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缓慢,大田作物仍以传统漫灌为主,每亩用水量比高效节水方式高 50-100 立方米。例如,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传统灌溉每亩用水 300 立方米,而采用喷灌技术可降至 150 立方米以下。
基层管护能力不足:村级用水合作组织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工程管护人员,灌溉设施 “重建轻管” 现象普遍。某县 200 个行政村中,仅 30% 成立了用水协会,多数设施因管护不到位导致损坏率超 40%。
政策配套不完善:节水补贴和精准补贴机制未全面落实,部分地区虽推行水价改革,但因补贴不到位导致农民负担加重,改革推进阻力大。例如,西南某省因补贴资金拨付延迟,50% 的村庄暂未执行新水价标准。

武汉水测家灌区项目建设雷达流量计监测渠道水量
三、解决思路
完善供水工程体系:对中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加固干支渠、衬砌末级渠系,减少渗漏损失;在丘陵山区建设小型蓄水工程,提高灌溉水源保障能力,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 0.6 以上。
健全计量监测网络:按照 “骨干工程全覆盖、田间工程逐步到位” 的原则,在灌区干支渠口安装智能流量计,在田间地头配套智能水表、射频卡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农业用水精准计量,为按量收费奠定基础。
建立科学水价机制:按照 “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 的原则,核定农业供水成本,分步调整农业水价;建立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将水资源稀缺程度、节水成效与水价挂钩,推行 “阶梯水价”“超定额加价” 制度。
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在经济作物区规模化推广滴灌、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区推广喷灌、低压管道灌溉,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每亩用水量控制在 200 立方米以内。
强化基层管护能力:扶持村级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培训专业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与经费来源;推行 “以水养水” 模式,从水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程维护,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政策保障措施:设立农业节水补贴资金,对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对种粮大户、低收入群体实行水价补贴,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武汉水测家灌区项目建设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监测渠道水量
四、硬件感知体系
1、计量监测设备
智能流量计:在灌区干支渠进水口安装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实时监测渠道过水流量、累计水量,支持 4G/NB-IoT 无线通信,数据可传输至县级管理平台,计量精度≤±1.5%,适应渠系水位波动大的环境。
田间智能计量设备:在斗渠、农渠口安装射频卡智能闸阀控制器,农户通过刷卡开启闸门,设备自动计量用水量并记录数据;在温室大棚等小面积区域,配备智能水表,支持 IC 卡付费和手机 APP 远程缴费,计量精度≤±2%。
墒情监测设备:在农田布设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 0-100cm 土层的含水量、温度,数据采集间隔可设置为 1-24 小时,当土壤墒情低于阈值时,自动发送灌溉提醒信息,为精准灌溉提供依据。
2、高效节水设备
喷灌设备:在大田作物区推广平移式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喷头射程 10-30 米,雾化均匀,灌溉均匀度≥85%,每亩小时用水量控制在 5-10 立方米。
滴灌设备:在果树、蔬菜种植区安装滴灌系统,包括首部过滤装置、干管、支管和滴头,滴头流量 1-4 升 / 小时,灌水均匀度≥90%,可结合施肥器实现水肥一体化。
低压管道输水设备:在平原地区替代土渠输水,采用 PVC 或 PE 管道,管径 100-300mm,工作压力 0.2-0.4MPa,输水损失率≤10%,比土渠节水 30% 以上。
3、蓄水与输水设施
小型蓄水工程:在丘陵山区建设容积 500-5000 立方米的蓄水池、塘坝,配套潜水泵、输水管道,解决灌溉水源不足问题;安装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蓄水量,防止溢出或干涸。
渠系配套设施:对干支渠进行混凝土衬砌,采用 U 型槽、矩形槽等结构,减少渗漏;在渠系转弯、落差处设置消力池、节制闸,确保水流稳定;安装量水堰(如三角堰、矩形堰),辅助计量小流量渠道水量。
4、数据传输与管理设备
数据采集终端:在灌区管理站部署工业级数据采集终端,接收流量计、墒情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和预处理,支持 RS485、以太网接口,可接入 100 路以上监测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采用 4G/NB-IoT 模块实现田间设备与管理平台的通信,在偏远地区搭配北斗短报文终端作为备份,确保数据传输不间断;配备高增益天线,增强信号接收能力。
管理平台服务器:县级平台采用云服务器,部署灌溉用水管理系统,实现水量统计、水费核算、设备远程控制等功能,支持电脑端和手机 APP 访问,为管理人员和农户提供便捷服务。
五、产品选型
1、计量监测设备
智能流量计:选用武汉水测家科技的超声波流量计,管径范围 50-2000mm,适合渠系大流量计量,支持壁挂式安装,防护等级 IP68,可在水下长期工作;搭配其专用数据管理软件,实现流量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历史查询。对于明渠采用武汉水测家科技研发生产的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接触式测量,精度高。

武汉水测家灌区项目建设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监测渠道水量
2、高效节水设备
喷灌设备:卷盘式喷灌机配套 300 米输水软管,喷头车射程 28 米,小时灌溉面积 15 亩,采用柴油机驱动,适合大面积大田作物灌溉。
滴灌设备:滴灌系统首部选用离心 + 网式过滤装置,过滤精度 120 目,可有效防止滴头堵塞;滴头选用以色列耐特菲姆的滴箭式滴头,流量 2 升 / 小时,抗堵塞性能强,适合温室蔬菜种植。
低压管道输水设备:PE 输水管道选用广东联塑的 Φ160mm PE100 级管材,工作压力 0.6MPa,耐酸碱腐蚀,使用寿命≥50 年,配套的闸阀、三通等管件采用同品牌产品,确保系统密封性。
3、数据传输与管理设备
数据采集终端:选用武汉水测家遥测终端机SCJ-RTU01,支持 2 路 RS485、1 路以太网接口,可接入多类型传感器,适合长时间稳定运行。
无线通信设备:遥测终端机可内置通讯模块,支持全网通,数据传输速率 150kbps,功耗低,适合电池供电的田间设备;北斗短报文终端选用北斗星通的 BD-2000,在无地面网络时可实现数据上报,单次报文长度≥100 字节。
管理平台服务器:采用阿里云 ECS 云服务器,配置 4 核 8G 内存,500GB 云盘,部署 Linux 操作系统和 MySQL 数据库,支持 5000 个终端设备接入,数据存储时间≥5 年,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六、场景应用
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对华北某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衬砌干支渠 100 公里,配套 TDS-100F 超声波流量计 20 台,在斗渠口安装 XH-WS-100 型智能闸阀控制器 150 台。通过管理平台实现灌区水量统一调度,农民刷卡灌溉、按量付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 0.55 提升至 0.65,每亩用水量减少 50 立方米。
丘陵山区高效节水:在西南丘陵区果园推广滴灌系统,安装耐特菲姆滴头和 TY-SQ-01 墒情传感器,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节灌溉量。配套建设 500 立方米蓄水池和卷盘式喷灌机,解决干旱季节灌溉难题,果树亩产提高 15%,每亩节水 80 立方米。
大田作物喷灌应用:在东北玉米种植区规模化应用 JP75-300 型卷盘式喷灌机,结合墒情监测数据,实行 “按需灌溉”。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喷灌机启停,亩均用水量从 300 立方米降至 180 立方米,节水效果显著,且减少人工成本 30%。
村级用水管理:某行政村成立用水协会,负责辖区内灌溉设施的管护,通过智能闸阀控制器记录农户用水量,按水价收取水费,从水费中提取 10% 作为管护经费,用于管道维修和设备更换,实现 “以水养水” 良性循环,设施完好率从 60% 提升至 90%。
节水补贴精准发放:县级管理平台统计农户用水量和节水数据,对采用滴灌技术且亩均用水量低于定额的农户,通过 “一卡通” 发放每亩 50 元的节水补贴。补贴资金直接打入农户账户,激发农民节水积极性,某县补贴发放后,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扩大 20%。
通过本项目实施,可补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的设施短板,建立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按量收费、节水有奖” 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用水从 “粗放式” 向 “精细化” 转变。